找到相关内容15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度的佛教艺术

    知识的人,都知道作为一个比丘或比丘尼,他是不可以从事艺术工作的。  因为从缘生法则产生的一切现象,无一非假,既是假有和暂有的光影中事,就不必去重视它,同时应该设法去解脱对于这些光影中事的占有和贪恋心。...我们都知道,亚历山大虽是马其顿人,但他于西元前三二六年侵入印度的目的,便是将希腊的文明,加惠印度。到了西元前一百六十年代,又有一位希腊将军,侵入印度,占有了恒河上游各地,那就是那先比丘经中所记的弥兰陀王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451537.html
  • 戒定慧的考察

    是有他发展的必然性的。禅定,要远离物欲与男女,但不知定境也同样的是贪欲。『中含』『苦阴经』中,论到「五」,主要的是物质占有。论到「色」,即是男女互相占有的淫欲。论到「觉」,即四禅定的定相应受。经中...第一节 戒   忏悔与持戒   八正道的内容,即戒、定、慧三增上学,今再分别的略为论说。厌倦一般生活,感到私欲占有的家庭罪恶,痛切有情的自相残杀,一切是无常与苦迫。发心出家的,必对于这样的人生有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456510.html
  • 悲伤辅导──从《佛说无常经》中了悟

    能够忍受他的命运?这个怀疑便使他产生了关于人之苦(dukkha)的初始概念。” 而人的苦痛是因为人的自我中心,占有和贪婪所造成的。而破除贪嗔痴的方式,不在于形上学的思辨,而在于运用“心理学的考察”,...

    刘秋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3264820.html
  • 禅者的对话——记净慧法师访耕云先生

    真正的人。没有安祥,就会产生种种占有、支配和领袖,被环境牵着鼻子走,没有自由,迷失自己。就会白天怕人,晚上怕鬼。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,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成功。  保持安祥心,要靠修行。什么是修行呢?...

    何明乾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673452.html
  • 用智慧打开人生幸福的大门

    占有和嫉妒心、贪得无厌的爱恋、毫无耐心且反复无常的烦恼和操劳一切的执著心。 爱恋其实是以嫉妒心为本性的一种偏执。而偏执性的爱恋又是自我主义和愚痴的显现。某些宗教职业者为了表现对自己宗教的爱恋,对...产生随喜心,自然就不会做出他人所不的事情,也不愿意听到他人所遭受的不幸。这样就会在我们的内心中培养出慈心与爱心。 如果能使自己的心胸宽广、富于耐心,快乐地生活,那么将会是一个充满意义且幸福美满的人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2275615.html
  • 佛法蕴藏着拯救人类文明危机的智慧

    教化体系,堪作正确的人生司南,对于针治现代文明以自我为中心而向外扩张占有的病根,建设精神文明,极具积极价值。   四、掌握解决人生根本矛盾、打开宇宙奥秘总机关的智慧宝钥   科学文化对人生问题与...方法和私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。由于视人类主体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界客体为二,无视主体与客体的密切关联,于是便一昧向外驰求,征服自然而为我所用,结果势必破坏人与自然一体的大系统的协调关系,使自然界固有的节奏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984624.html
  • 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探析

    天生就有维护自我的意欲,割裂自我与世界的缘起关系,一切思想言行以“我”为轴心,将私我无限膨胀,演化为向外扩张的占有,执取一切可能的东西为我所有。这种“我执”非个别现象,而是人的群体意识,即“人类中心...染污种子时则环境恶劣。所以呈现于人们眼前的世界,净秽与否全在于众生心性的染净。   据此,《维摩诘经》提出了改善环境的究极方法:“得净土,当净其心;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这一实践观,对当今生态环境...

    王春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084642.html
  • 佛教思想的生态实践智慧

    自我的意欲,割裂自我与世界的缘起关系,一切思想言行以“我”为轴心,将私我无限膨胀,演化为向外扩张的占有,执取一切可能的东西为我所有。这种“我执”非个别现象,而是人的群体意识,即“人类中心主义”。由于...的世界,净秽与否全在于众生心性的染净。   据此,《维摩诘经》提出了改善环境的究极方法:“得净土,当净其心;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[1](第14册,P538)这一实践观,对当今生态环境建设有深层次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01386832.html
  • 佛教的财富观

    一家的,某一社团的,某一国家的。虽其中也有是多人所公有的,但主权有了摄属,便成为不共于他(别)的土地或财物了。这种私有的摄属,由于自私的占有,知识的不充分,每每超出其应得的限量。根据上面所说的宿因...”于是有人向他提议:“这好办,好在黄金是埋藏而不需用的。那可以包几块土砖,照旧埋在那里,当它是黄金,每天不照样可以去看看,可以满意地欣赏它吗?”这故事说明了,某些无谓的保藏,只是满足他的私有而已,并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财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41948282.html
  • 佛性在当代的闪光

    就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来说,应当把尊重其他所有人的生存权利和维护人格的尊严作为基本,这种根本的伦理就是佛教所表明的“慈悲”。要克服盘踞于现代人心灵中的“魔性的欲望”(本能、权力占有)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、利己主义的贪婪(无论是对物的贪婪,还是对名誉或爱的贪婪),就必须树立起慈悲的新自我。   慈悲本来是古代印度语Maitri和Karuna合起来的译词,前者意味着给与快乐(慈),后者意味着拔除...

    袁久红

    |文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110816442.html